我盯着屏幕上刚录入的天虹机电那份报告,电子表格里密密麻麻的数字,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“赵姐,”我侧过头。
“嗯?”她也在忙,头也没抬的应了一声。
“您看看这个。”我把椅子滑过去,指着屏幕上被我标黄的一列数据。
“天虹这次送来的零件参数,您瞅瞅。”
赵姐目光转过来,“怎么?超差了?”
“那倒没有。”我指着表格。
“都在公差范围内,合格。但是……您看这儿,第三项、第五项、还有第七项的实测值,”我点了点那几个标黄的地方。
“每次都卡着下限走,几乎贴着公差带边缘。”
赵姐盯着那几个数字看了一会儿:“贴边……是有点凑巧。不过既然在范围里,系统流程上就过了。”
“我知道流程上没问题。”我心里莫名有点不踏实。
“赵姐,您说,他们这参数每次都卡着下限走,虽然单次合格,但长期这么干,会不会……稳定性有问题?”
“我是说,万一哪天波动稍微大一点点,不就超标了吗?到时候可是装到我们产品上的。”
赵姐看向我,眼神里带点审视,又有点意外。
“行啊小孙,观察够细的。”
“以前行政那边干久了,对这些数字敏感度这么高?”她语气里充满了惊讶。
我有点不好意思:“不是敏感度高,就是觉得……有点太巧了。”
“这都连续三批次了,次次都这样。我们不是要求供应商提供过程能力指数吗?Cpk值?”
“对,Cpk是看过程稳定性的。”赵姐点点头。
“他们的报告里……Cpk值报的是1.33,理论上是够的。”
“1.33是达标线,”我赶紧接话,这点我记得清楚。
“可他们实际参数这么贴下限,Cpk值算出来真能有1.33?”
“还是说……他们只挑合格品送检?或者检测的时候做了手脚?”我把心里那点疑虑说了出来。
赵姐没立刻反驳我,沉默了几秒。
“你的担心……不无道理。”赵姐语气认真了些。
“理论上Cpk值1.33是门槛,但实际生产如果总在边缘,风险肯定比稳稳当当在公差带中间的要大。”
“特别是对咱们这儿的东西来说,可靠性是第一位的。”她指指厂区深处那些我们接触不到核心。
“那……”我心里那点不踏实的感觉更明显了。
“记下来。”赵姐果断地说,“把你发现的这个情况,连同具体哪几项参数、连续几批次卡下限的数据,整理个简要说明。”
“我待会儿一起反馈给赵工那个项目组,让他们评估评估去。”
“天虹是他们选定的供应商,让他们技术口的人参与协调。”
“好嘞!”我心里稍微松了口气。
至少赵姐没觉得我小题大做。这感觉挺好。
我刚敲下“关于天虹机电外协零件参数稳定性问题的初步观察”这几个字,桌上的电话响了。
“技术支援中心,孙琳。”我接起来。
“小孙,我,采购部老张。”电话那头是采购部负责对接供应商的张主管。
“天虹机电的林大海刚打电话来,说他想请咱们这边负责对接的同事吃个便饭,联络联络感情,顺便交流交流后续合作。”
“你看你或者你们赵艳玲,谁方便?就今晚。”
又是天虹?还林大海?
林大海这人,前几次接触就觉得他太“热情”,话里话外总想打听点项目进度啥的,都被我和赵姐挡回去了。
现在刚发现他们参数的问题,他就跳出来请吃饭?
“张主管,这事儿我得问问赵姐。另外,公司有规定,跟外协厂接触得报备吧?这饭……”
“嗨,规矩是死的嘛!”老张在那头笑呵呵。
“人家林总也是一片心意,搞好关系也是为了工作顺畅。”
“报备的事儿我帮你们想着,流程后面补上就行。”
“主要是人家挺诚心的,就在咱们厂区旁边那个私房菜,新开的,听说味道不错。”
“规矩就是规矩,张主管。”我语气坚持。
“该走的流程不能省。这样,我跟赵姐商量下,看谁去合适,然后按公司规定走报备流程。行吗?”
老张在电话那头似乎有点不高兴:“行吧行吧,你们按规矩来。不过人家等着回话呢,尽快啊小孙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我挂了电话,心里有点烦。这老张,总想打擦边球。
“怎么了?谁的电话?看你脸色不太好。”赵姐不知什么时候站我旁边了。
“采购老张。说天虹的林总想请咱吃饭,就今晚。”
赵姐眉毛一挑:“哦?请咱?消息挺灵通啊。我们刚发现他们参数卡下限,饭局就安排上了?”
“您也觉得不对劲?”我心里不禁一动。
“事出反常必有妖。”赵姐哼了一声,“老张是不是又说流程可以后补?”
“嗯。”我点头。
“甭理他。咱们按制度办事。吃饭?不去!就说忙,没空。”
“回头我跟他们采购部李经理通个气,老张这样下去迟早出事。你把刚才发现的问题赶紧整理好,这才是正事。”
“明白!”我立刻应下。赵姐这态度,给我吃了定心丸。
我埋头整理数据和说明,把天虹机电那几项关键参数近三次的实测值、公差带、以及它们贴近下限的具体情况列得清清楚楚。
写完,又检查了一遍,确保没遗漏。正准备发给赵姐过目,手机响了,是个陌生号码。
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接了:“喂,您好?”
“喂,是孙琳吗?”电话那头是个听起来挺温和的男声。
“我是,您哪位?”
“哦,你好你好!我是林大海,天虹机电的。咱们之前见过几次,在厂里。”
“林总,你好。”我说出来的时候稍稍带了点儿戒心。
“孙工,打扰你了。”林大海的声音带着笑。
“是这样,我听说您工作特别认真负责,一直想找个机会跟您多交流交流。”
“这不,正好今晚订了个小包间,想请您赏光吃个便饭。没别的意思,就是认识一下,以后工作对接也方便嘛。”
工作对接需要去私房菜馆?刚才在电话里跟老张说的报备流程,他是一点没听进去,还是觉得可以直接绕过?
“谢谢林总好意。”我直接拒绝。
“公司有规定,我们跟供应商的接触有明确流程,私下饭局不太方便。而且今晚确实有工作安排,走不开。”
“哎呀,规定是规定,人总得吃饭嘛。”林大海还在坚持,声音更热情了。
“就是一顿便饭,聊聊天,交流交流感情。”
“孙工你刚调到技术支援这边不久,多了解了解我们供应商的情况,对工作也有帮助不是?我可是真心想交你这个朋友。”
“不好意思,林总。规定就是规定,而且我确实有事。”
“如果贵公司对合作流程或者技术规范有什么疑问,可以按正常渠道发函或者通过采购部沟通。就这样,再见。”
我没等他再说什么,直接挂了电话。
这林大海,真是锲而不舍。他越是这样,我对天虹机电的疑虑就越深。
那卡在下限的数据,会不会真有什么猫腻?他们这么急着想私下接触我,又是为了什么?